我知道了
家乡的味道确实美不胜收
■ 徐贻聪

乡思、乡愁、乡恋,是每个长时间游离在故乡之外的人必有的心坎情节,中国和外国都历来如此,极少有例外。叶落归根,更是许多旅居他乡的老人怀有的强烈、无悔心愿。这样的情节,在我的身上,又是一个鲜明的例证,而且越老感情越浓烈。

身在外地几十年,退休后又孤居多年,不知不觉总在想着故土。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回往家乡,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牢固念头,并在身体力行。近几年来,每年不顾劳顿,都会风尘仆仆地回到淮阴两次,同家人、亲友、故旧小聚,谈天说地,聊东聊西,回首往事,快乐无比。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困扰,未能如期成行,多日心急如焚,在稍有宽松之时,就立即抓住机会返回家乡的“老宅”小住,方得安下心来。

此次回淮,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疫需要,开始一周没有家人的前呼后拥,而是自觉地在“老宅”先行隔离,大门未出,二门没迈,仅有一个妹妹获准在照顾我的起居。但是,非但丝毫没有影响我对家乡味道的再度体会,反而给了我以深度验证的机会和条件。

曾经读到过一个说法,忘记在何处、何种书刊,但还记得内容,是说乡愁和家乡的味道就是对小时候家乡饭菜的记忆。我觉得此话说的过于武断,比较片面,不想苟同。

在我看来,乡愁和家乡的味道,除去饮食,还应该包括对家乡景物、人文、人员、往事的记忆,以及对家乡风俗习惯和发展变化怀有的情感和思虑。那里藏有的味道真切、浓郁,是思虑家乡的源泉和动力。家乡的饭菜无疑位居前列,但绝不应该是全部。

不过,有机会享受家乡饭菜的味道,特别是那些能够帮助回忆父母给我们以眷爱的餐食,无疑别有情趣和含义,让人印象深刻,无法忘怀。我的几个弟妹都已年过六旬,同父母一起生活的年头比我多得多,熟记父母的爱好和手艺,也知道我的大部分生活习惯,故而千方百计调理我的一日三餐,尽可能满足我的喜好和希望,还多方模仿父母的方式和味道,确实让我每天都心花怒放,吃的多,吃的高兴。许多亲朋好友看到我发去的图片,也都为我叫好,还羡慕不已。

至于味道,每个人的选择和感觉都很不同,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何处是原籍。每个人都会宣称自己家乡的味道美不胜收,还会滔滔不绝地“据理力争”,互不相让,常见吵得面红耳赤的场面。这样的表现与地方主义毫不相干,完全是自发感情的自然流露,我不仅赞成,还很附和,并坚持不懈。

无疑,我会继续赞颂淮阴的味道,不仅仅在餐饮方面,因为那是我父母遗传给我的,记忆深刻,无可更改,也完全没有必要改变。

当然,吃了家乡的饭,多了家乡的味道,就应该更多地为家乡的进步添砖加瓦,尽一点力量。这也是我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