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深耕好人文化 打造母爱之都

■ 融媒体记者 姚倩

捐资助学的王咏梅、刑警队“技术王子”李宁、多次英勇救人的救护车司机郭新红、为烈士守灵50余载的红色传人李爱云、独自照顾奶奶的最美少年夏倩倩……他们的凡人善举,一桩一件折射美德阳光,一点一滴汇聚榜样力量,在好人文化的滋养下,崇德向善、德者有德、见贤思齐已在淮阴大地蔚然成风。

厚植好人文化,持续滋养文明沃土

没有哪座城市能像淮阴这样,从诞生之日就饱含浓浓的大爱情愫,漂母墓高垒起母爱巍巍丰碑、八十二烈士陵园雕刻着伟大民族之爱、高家堰浸透着守护家园之爱……万千爱心一座城,“一饭千金”的大爱典范,已成为淮阴独特的人文底色。

淮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朴厚重的民风民俗,造就了淮阴人善良、真诚、敦厚、侠义的品质,为好人辈出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当选首届淮阴当代漂母的耿宝霞是聋儿康复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2002年她自主创办了全市第一家聋儿语言康复中心,在她的专业帮助和悉心照顾下,两名极重度耳聋学生从完全无法讲话到逐渐可以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现在已经康复到能够在小学正常读书交友,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耿妈妈。她帮助聋智障儿200多人,其中48名儿童已顺利进入普通小学就读。目前我区“当代漂母”已开展4届,诞生了像耿宝霞这样的爱心妈妈40余人,其中,为留守儿童筑起第二个家的乡村教师张彩霞当选2012年中国好人,抚养4个孤儿的普通村民李玉梅获得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漂母精神在她们身上得以延续发扬,母爱文化为淮阴大地提供了丰润的道德滋养。

凡人微光点亮道德星空,好人文化铸就文明之城。近年来,我区共产生1名全国道德模范、4名江苏省道德模范、16名淮安市道德模范、14名“中国好人”、23名“江苏好人”、52名“淮安好人”、312名“淮阴好人”,涌现出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和好人典型522人,他们是闪耀时代之光、彰显大爱之心的杰出代表。

加宽选树渠道,持续筑牢“精神粮仓”

一个好人便是一束光,聚光成炬,“好人之光”就能照亮广阔天地。每一个善行义举,都值得被标记、被呵护。近年来,我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三级四联”好人选树机制,通过村(社区)、镇(街道)、区三级评选,社区、村(居)、政府机关、二十行业等四类平台的联合评议,依托“网络三馆”创新开展线上投票,评选出各类典型代表近千名,塑造了“当代漂母”“百名标兵”“翔宇少年”三大好人品牌。

刑警队“技术王子”李宁凭借自身过硬的业务本领,完成指纹比对数千枚,为积案的侦破提供了精准的刑事技术保障,他在全省公安战线指纹比对考核评比中连续三年稳坐第一,是公安战线痕迹专业领域的“黑马”,更是积案指纹会战的“尖兵”,像他这样“务实想为、勤政能为、善思敢为、建功有为”的“四为”干部还有很多。在“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百名标兵评选表彰活动中,我区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科教卫生、文明创建等20个领域开展“基层评典型,比工作成效”“单位评先进,比岗位贡献”“类别评标兵,比社会效应”“网络评模范,比群众认可”的“四评四比”活动,累计评选出百名标兵两届200人,他们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提振争先创优的精气神,展现出新时代淮阴人的奋发有为,引导全区上下立足岗位争奉献、不忘初心讲风格,引导大家当好“四为”干部。

持之以恒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好人文化形成的现实土壤。长期以来,我区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凝聚道德力量,以培树典型为重点,以搭建载体为抓手,以健全机制为保障,不断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筑牢充实的“精神粮仓”。

打造道德磁场,持续释放“燎原效应”

为进一步把各类先进模范的“典型效应”发展为“群体效应”和“社会效应”,真正让向上向善成为全体淮阴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区出台《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关爱礼遇实施办法》《淮阴区“身边的榜样  前行的力量”百名标兵激励方案》《全区慰问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积极探索建立“礼遇机制”,营造有德者有“得”的浓厚氛围。

除此之外,文艺巡演、专题讲座等3大类10多种形式40多项活动在我区遍地开花;网上标兵馆、漂母馆、好人馆等网络“三馆”展出内容20多项,惠及群众20多万人;全区各社区、镇街道文化中心、文化文场都已成为淮阴爱心文化的传播舞台。我区精耕“善良土壤”,培育“向善基因”,打造“道德磁场”,不断壮大好人队伍和好人影响力,让“好人现象”释放“燎原效应”,为全民向善不断注入源源活水。

为培育更多“身边好人”,我区还探索制定了《淮阴区志愿服务“供给侧”实施方案》,打造出一批融入群众生活的志愿服务阵地。目前,全区共拥有志愿者组织 435个。蒲公英志愿服务队、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靓丽绿色生活志愿服务队等品牌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城乡,“小棚大爱”志愿服务站点成为街头的一道靓丽风景,营北社区被评为省2017年志愿服务工作先进社区。天平卫士、红丝草爱心助学关爱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阳光成长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中一大批志愿者与未成年人携手同行,“少年志--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爱计划”项目获得省志交会银奖。在全区各镇村、社区,党员志愿者们立足基层,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用实实在在的暖心行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