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北京西路瞭望刊登《淮安市淮阴区委书记王建军:锚定“双百”目标 奋力攻坚冲刺 》文章,现全文刊登如下: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决战决胜“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全国百强区、全国百强高新区”创建目标,扎实落实各项部署要求和重点任务,确保今年GDP增长7.5%以上、力争8%,推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快于省均、领先全市,以更多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增量为全省“挑大梁”多作贡献。
聚焦产创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从去年要求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到今年“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总书记的要求一脉相承、指向和任务十分明确。贯彻落实好总书记要求,必须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抓实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借力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资源,积极探索“飞地创造、本地制造”等柔性创新模式,加快推进国家级研发机构“破零”。积极构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矩阵,力争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迈尔汽车创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发运用“淮创积分贷”等金融政策,推动“苏科贷”“淮科贷”以及区“创新13条”落地见效,更好助力科技资源集聚成势。
抓实产业壮大这一“硬支撑”。着眼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扎实开展“3+X”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行动,用好“智改数转网联”“千企技改”等行动,支持中天新材料建设全球首家金属材料深加工“灯塔工厂”,推动绿色食品、新型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荣芯半导体、林洋新能源等项目,展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全产业链布局,前瞻性做好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打造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抓实平台载体这一“着力点”。注重发挥淮安高新区国家级平台优势,引导链上企业与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协作,高效运行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淮安分中心、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加快提升江淮科技园、宁淮电子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孵化能力,积极运用“人才飞地”等招才引智新模式,进一步健全跨领域、齐协作的创新生态,让更多科创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聚焦深化改革开放
更深层次激发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一直是淮阴跨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让各领域动力活力竞相迸发。
系统集成提升改革实效。以淮安高新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为牵引,按照“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多能少”原则,健全完善双向交流、末位淘汰等机制,更好增强队伍活力、产业发展动力,协同推进低效用地、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
突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用户思维”建设营商环境,全面实行重大项目“三极”“四即”审批服务,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惠企政策“精准滴灌”、民营企业诉求全程响应和闭环解决等制度机制,以“全省一流、全市领先”的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内联外拓推进双向融合。策应全市东部地区陆海联动大通道建设,加快盐河“三改二”等工程规划推进,用好东港海关监管区、中韩(淮安)会客厅、跨境电商产业园等资源平台,深度融入国内国外双循环,吸引更多资金、项目、人才在淮阴高效集聚。
聚焦实现共同富裕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淮阴人民。
在稳就业、促增收上下实功。紧扣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坚持以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强村富民,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即时快招”等服务,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四季村晚”广场文化周等文化惠民活动,让人民群众口袋和精神双富足。
在优供给、强保障上出实招。坚持以县中振兴为引领,积极探索“2+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持续推进“三名”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步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高水平运行区域医共体,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五项机制”,建设“两层三级”未成年人保护网络,让优质公共服务更加可观可感可及。
在防风险、保安全上求实效。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切实抓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工作,精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努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聚焦强化党的建设
持之以恒凝聚发展合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严的标准和改革精神管党治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政治引领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在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上狠下功夫,打牢全区上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思想政治基础。
强化基层组织力。高效运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扎实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持续深化“红链助企”“红网连心”等行动,更好为发展蓄势赋能。
强化干部战斗力。坚持重实绩重实干导向不动摇,深入实施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大提升工程,深化运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N”制度机制,着力锻造一批敢打敢拼的发展尖兵、改革闯将。
强化工作执行力。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大力弘扬“实干担当、使命必达”的工作作风,努力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以“勇争先、走在前”的精气神奋力推动淮阴高质量跨越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