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淮阴教育以“一中心三攻坚”引领全年发展

■ 本报记者 施海林

通讯员 刘金春 马业松 陈跃

日前,记者从区教育局了解到,2017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四好”教育目标,实施“一中心三攻坚”工程,紧扣教育质量提升这个中心,攻坚教育现代化创建、教育品牌化打造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大任务,努力实现淮阴教育新突破。

为推动“一中心三攻坚”工程实施,进一步提升淮阴“四好”教育形象,区教育局更加突出“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品牌打造,推进优质发展。重抓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加大民办合格园创优力度,对民办园创优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按市场化原则,逐步实现幼儿园不在编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解决学前教育师资不足问题。重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取消城区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优化布局调整,实施“精准扶贫计划”,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着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三通两平台”建设水平,实现优质资源区内共享。巩固集团办学、深化市区合作办学机制,继续强化民盟助培活动,促进义务教育校际间师资基本均衡。重抓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加强与国内外高校联系,强化合作基地建设。深化“生本课堂”研究,强化研究性学习。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尝试开设人生规划课程。推进教改实验,修订完善高中教育质量检测体系和高中学业水平评价体系。重抓职特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以技能大赛引领教学改革。技能大赛是风向标,道德、技能和就业是标尺,职业教育要体现“职业”特点,坚持“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合一”的教学方法。以校企合作夯实发展基础。既要引企入校,建立教学车间,实现“学”与“工”的零距离;又要出校入企,建立企业课堂,让学生所学“接口”企业标准,为企业量身定做技能人才。要促进民办教育适量发展。研制民办教育管理办法,通过建立分类登记管理制度,实行差别化管理和扶持。保障民办学校师生权益,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证、职称评定、进修培训、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学生在政府资助、评奖评优、毕业升学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权利。

二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学校要谋划“知孝、崇德、明理、感恩”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传统经典朗诵、周恩来班创建、“八礼四仪”教育、美德少年评比等活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人”、“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懂得感恩,尊敬师长,善待同学。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开启新的质量观,以让学生全面发展,回归教育人文价值,致力学校内涵建设,成为判断教育质量、教育效率的一个标尺。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集体、服务他人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大力开展体艺教育。继续开展“四球运动”,实施校园足球普及工程。今年要力争达成全国示范区创建目标。全力办好体艺文化节,以校园运动会、大舞台、大课间、大合唱为平台,实施体艺“2+2”工程,积极备战淮安市第四届中小学体艺文化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达95%,中考学生体育满分率达76%以上。

三是促进特色发展,打造个性校园。今年,全市将创建特色学校140所,要挖掘学校办学底蕴,研究办学特色,创新办学思路,有效开展特色校园创建活动。创新办学思想。在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有生命力的特色方向。目前,我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以“水文化”、“母爱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校园,还要继续挖掘其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特色品味。丰富课程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好规定课程。要结合学校实际、社区街道特点,开发校本课程。要引导孩子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尝试开设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游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精神。搭建特色载体。加强校园文化、体育、艺术等项目建设,同时扩大视野,广开渠道,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与高等院校、省市名校开展共建合作,全力培育校园特色,打造“四声”校园,让读书声琅琅起来,让运动声涌动起来,让歌声嘹亮起来,让笑声爽朗起来。

四是推进教学改革,突破质量瓶颈。要以科学的教育评价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大幅跃升。打造生态课堂。开展淮阴生态课堂建设,继续进行翻转课堂、生本课堂、智慧课堂、苏派教改研究和推广,杜绝采取封闭式、灌输式、训练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推进个性学习。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放手发动 “自主学习”,组织学习共同体,共学共研,共同提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到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收集资料,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通过教研兴教。教育集团领衔学校要定期开展区域教研,特别是小学科,人员少,要发挥整体优势,尝试开展学科跨校教研,扩大片区学科影响力。实施教学改革的学校,要起到“头羊效应”,积极邀请,向区内兄弟学校展示课改阶段性成果,共享课改红利。教研室要组织好全区大教研,开展高水平的赛课、示范课、复习研讨课等活动,听评课要说真话,指问题,要注重对优质课的反思和理论提炼,借助教研平台,发布研究信息,切实形成“一课”带“一片”、“一片”带“全局”的教研效果。

五是加强师资培育,提高队伍水平。以培育“两支队伍”为重点,建设一支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教干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调配城乡之间、学段之间师资,力求中小学师生比达到省定标准。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逐步提高初中、高中、职业学校教师的研究生率;配齐配足音体美教师。加强中职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在职教师成长档案,对师德师能进行跟踪监测。强化校长能力提升。实施中小学校长“三年任期”阶段性考核。探索“校长负责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检查评估。适度“简政放权”,提高校长的管理效率,扩大学校自主权。塑造一流教师。要在人才选树中提升。以高素质教师培养为生长点,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建立“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 五个层次培养梯队,设立“区教师发展奖励专项基金”,为高素质教师培养提供经费支持。要加强宣传,选树优秀教师典型,扩大他们影响力,在全系统形成崇德、敬业、奉献的良好从教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