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素云
《纲要》中明确指出了“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幼儿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有意注意尚不稳定,而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操作性强,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那么,如何根据数学教育本身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幼儿实行有效的数学教育,我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用生动的动画演示、解读抽象难懂的活动内容,让幼儿更直观的掌握
在实践中,将那些比较抽象的、用图片实物等传统教育媒体难以展示其活动过程、孩子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用生动的动画与童话故事相结合设计成教学课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二、用多样化的数学游戏,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以往我们在进行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活动时总是让孩子搬弄他们玩过不知多少遍的那些卡片,没有几个孩子能至始至终的注意老师的提问和要求。而在电脑游戏“建房子”中,每一张美丽而色彩鲜艳的设计图一铺开,小朋友就急着找需要的图形了,每一次放对了,就会自动涂上漂亮的颜色。随幼儿的练习成功度更换新的更难的图纸,并奖励给小朋友可爱的小兔、活泼的小猫、聪明的机器猫等多种拟人化角色和卡通形象客人的到来。这样表现形式以游戏为主,由浅入深,用色彩美丽,栩栩如生的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较好地抓住了儿童容易分散的注意力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和动画人物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发展了幼儿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判断能力,对数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用灵活的交互方式,关注到全体幼儿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以集体教学为主,教师不可能实现一对一的指导。我们通过网络调用存放于服务器上的自制CAI课件,并将需要幼儿掌握的有关内容图标调用于桌面。在电脑数学游戏活动中,孩子可以借助灵活的界面一个个去尝试,最终自己找到最喜欢也最适合自己水平的活动,内容难易程度的选择都是幼儿自己掌握。在这样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比起集体活动明显高涨,学习的“因材而施、因需而设”,满足了各个层面孩子的需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表现欲,幼儿更为强烈,当表现成功时,就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把幼儿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总之,熟练有效的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提高幼儿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作者单位:淮阴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