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虽微凉,却挡不住一颗颗火热的心。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举行,一支年轻的采访团来到了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他们此行,不仅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寻找那段血火历史的回响,寻找红色基因在今天迸发出的崭新力量。
定格:八十二烈士的最后一战
脚步放轻,呼吸放缓。一踏入纪念园,庄严肃穆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从拂晓到黄昏,八十二位勇士,面对上千日伪军的疯狂进攻……”讲解员的声音将所有人的思绪拉回那壮烈的一天。墙上的作战路线图清晰勾勒出战斗的脉络;展柜中泛黄的照片与物件,无声诉说着“浴血奋战,坚守到底”的誓言……采访团成员们久久驻足,用镜头和笔记,全力定格每一个直击人心的细节。
在巍然矗立的八十二烈士纪念碑前,成员们手持白菊,列队肃立。深深的三鞠躬,无声的绕行,寄托着后辈最深的哀思与敬意。
传承: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
这次行程,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红色精神,如何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活”起来,并开出产业融合的“新花”?几位受访者的故事给出了答案。
张飞,一位刘老庄连的退役军人,如今是“兵果园”家庭农场的创办人。“退伍不褪色!”他说,不仅流转土地发展林果种植,也正积极探索“红色研学+农事体验”的模式,想让前来学习的人们在缅怀先烈之余,也能亲身感受乡村振兴的脉搏。
薛宇佳,刚退伍不久的年轻战士,谈起8年军旅生涯,眼神依然闪亮。“‘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已经刻在了骨子里。”对于未来,他充满干劲:“我打算用年轻人喜欢的短视频、直播,把刘老庄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文旅焕发新活力。”
发声:让英雄旗帜焕发新时代光芒
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采风结束,感动与思考在成员心中激荡。他们纷纷表示,要将这里的所见所闻,化作有温度的文字、有力量的图片、有感染力的视频。
网络名人庄志明感触颇深:“一进来就被这种深入骨髓的红色基因打动了。作为一名自媒体人,以后我将会从多角度把淮安的红色精神和崭新面貌传播出去。”“每次来,都有新触动。”新华网社会调研部副总监张本甫分享道,“这片土地上的奋斗精神生生不息。回去后,我要用手中的笔,让刘老庄连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让先烈的精神照亮更多前行的路。”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