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记者 刘须连
近日,丁集镇乐农食品车间里一派忙碌,传送带载着鲜切萝卜块前行,工人戴着无菌手套分拣刚采收的黄瓜,酱香与蔬果的清新相互交融,弥漫着十足的烟火气。
丁集镇素有“黄瓜之乡”的美誉,这里的食材仿佛自带鲜灵特质。品相稍逊的弯瓜、嫩瓜转场酱菜车间,反倒成了酱酿风味的宝贝。隔壁工位上,本地辣椒搅打成泥,腌渍大蒜的陶缸透着实在劲儿,萝卜、辣椒、大蒜全来自周边农户的菜园。
“这口家常酱菜,如今在山姆超市站稳了脚,美国订单也追着来。”公司总经理孙安乐指着更新的订单系统,笑意藏不住。这份“走出去”的底气,一半在“黄瓜之乡”的土地里,一半在带动乡亲的暖意中。
“好黄瓜卖零售价,弯瓜、嫩瓜我们按市价收。”孙安乐拿起待腌的黄瓜,指尖划过带露水的瓜身,“原料全是周边农户种的,他们不愁销路,我们早上采的食材中午就能进车间,这新鲜劲儿远路原料比不了。”
车间深处,十几口老卤缸静静立着,缸沿厚酱渍是十几年的时光印记。“酱黄瓜得浸够天数,少一天都差醇厚劲儿。”孙安乐掀开蒙棉纱布的缸盖,香气瞬间涌来,“全程无防腐剂、无色素,靠老方子和严品控说话。”从分拣剔除虫蛀果,到酱渍把控盐度,再到罐装前抽样检查,每道工序都卡得严。
谈及未来,孙安乐语气坚定:“接下来抓牢质量,把丁集黄瓜深加工做扎实。等名气再响些,让更多人尝到咱的老味道,也让乡亲日子更红火。”
一头连着农户的菜园,一头连着食客的餐桌,卤罐里的黄瓜慢慢入味。这缕越飘越远的酱香里,藏着老手艺的执拗、乡亲增收的踏实,更藏着“黄瓜之乡”带家常味道闯世界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