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丰碑不朽 砥柱永矗——
淮安家乡人赴河北慰问“刘老庄连”

■ 融媒体记者 王鹏飞

 

本报讯 有一种牵挂,跨越山河;有一种精神,血脉相承。9月25日,淮安市慰问团带着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走进英雄的“刘老庄连”所在部队,开展了一场温暖而深刻的慰问活动,续写了军民鱼水情的新篇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森,区委书记邓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冬梅,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维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清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赵洪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小青等领导参加活动。

淮阴刘老庄,是82位烈士以生命践行忠诚的英雄之地。1943年3月,为掩护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原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全体官兵在淮阴刘老庄与日寇展开激战,82名勇士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敌人5次进攻,最终全部壮烈牺牲。英雄的故事,从此深深镌刻在淮阴这片土地的记忆深处。慰问团一行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部队官兵的亲切关怀,踏入了这个承载着光荣传统的部队营区。

追寻着英雄的足迹,慰问团成员首先通过厚重的旅史馆陈列,重温了部队光辉的战斗历程。随后,他们走进“刘老庄连”,在庄严肃穆的连队荣誉室里,一件件珍贵实物、一幅幅历史图片,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气壮山河的英勇事迹,连接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家乡人深刻感受到英雄精神在这支连队中的赓续与弘扬。

慰问活动中,洋溢着浓浓的家乡亲情。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森代表淮安市向部队赠送了慰问物资,表达了家乡人民对子弟兵的崇高敬意和坚定支持。区委书记邓萌代表家乡人民,向连队赠送了极具纪念意义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邮票,方寸之间寄托着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期许。这一幕,仿佛是历史的重演与升华——战后,淮阴人民送82名子弟补入连队;82年后,家乡亲人依然是最坚实的后盾。

整个活动最动人的环节,是为同比例缩放的雕塑《砥柱》揭幕。这座源自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的雕像,如今在连队营区拥有了一对“孪生兄弟”。它象征着新四军在血战中屹立不倒的英雄丰碑,更搭建起一座横跨千山万水的“连心桥”,见证着故乡泥土与军营热土的深情对话,昭示着英雄精神的薪火相传。

八十二年前,壮士一去不复返;八十二年后,家乡亲人来看望他们的精神传人。英雄的精神,就在这一次次凝视、一次次握手、一句句乡音中,如同种子,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它更是生动展现了红色基因沃土的淮安人民,对这片精神家园的深情滋养与世代守护,彰显了军民一心、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