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长眠于淮阴的长征人物

■ 朱爱民

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中,有两座单体墓,安息着两位长征人物:烈士刘治国和英雄胡炳云。他们为民族解放和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之间的战友情谊,值得万世敬仰。

长征路上的英雄

胡炳云是四川南充人,1911年出生于一个贫雇农家庭,父亲学得了屠夫兼厨师的手艺,来养家度日。1928年,胡炳云参加了共产党员旷继勋任旅长、受共产党控制的国民党川军第二混成旅。1930年,旷继勋率部起义,扛起红旗向汉口进发,结果在凉山一带被敌人打散。胡炳云跑散后开始找红军,但一直没有找到,为了生存,他只有再去当国民党军的兵,想在交战时找到红军。到1932年12月,红军到了巴山,胡炳云立即投奔红军。红军长征后,胡炳云任连指导员;在过草地时,因红一方面军的红二师红四团即“叶挺独立团”在之前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战斗中充当先锋,伤亡过重。为了保住这支英雄部队的血脉,上级从红四方面军调一个整连,充实“叶挺独立团”。于是,胡炳云从红四方面军来到了红一方面军。

红军过了草地后,即进行了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腊子口战斗,不立即打通腊子口的关隘,后有重兵追至,红军将陷入死地。这场血战即是胡炳云所在的红六连进行的。在战斗前,胡炳云拿出大洋,买了两只母鸡炖给战士们吃,被中央首长表扬,这在电视剧《亮剑》中被借用。在战斗时,胡炳云组织敢死队强攻,是腊子口战斗的英雄,现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仍有资料保存。其后,胡炳云进行了高洛镇战斗,负了重伤。这是胡炳云第三次负伤,后来被评为二等残疾。伤好后参加东渡黄河作战,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1936年4月,胡炳云升任副团长。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载他曾采访一个红军连队,即是胡炳云所在的连队。

在胡炳云长征到陕北之时,另一位英雄刘治国也长征到了陕北。

刘治国是湖北枣阳人,出生于1916年。从小跟父亲弹棉花度日。少年刘治国即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1931年,他参加红二十五军。1934年入党。红二十五军和中央红军在陕北会师时,刘治国任排长;后作战腿部负伤,痊愈后进红军大学学习。抗战爆发时,被派任八路军总部特务连连长。刘治国作战勇敢,具有巧妙的指挥能力。1937年,在山西汾河两侧的兑九峪战斗中,刘治国带领一个连队,打垮了敌人一个团。

南下华中的先锋

“西安事变”后,胡炳云进抗大学习,“芦沟桥事件”后,红军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叶挺独立团”精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一营。胡炳云回到部队,任685团一营副营长。平型关大战中,因营长受伤,胡炳云任营长。

平型关战斗后,因“叶挺独立团”的减员太多,朱德总司令为保住英雄部队的番号,将自己的警卫连编入115师685团一连,刘治国时任连长,遂与胡炳云成为战友,成为胡麾下的猛将。

中共六届八中全会决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 。

1938年8月,进行了平型、娘子关、华城镇、井沟等战斗的685团在山西长治八路军总部所地休整,朱德和左权亲自给该团动员和讲课,10月初,他们踏上了千里东进、支援华中新四军作战的征途。

1939年冬,685团到达苏豫鲁边区,在一系列战斗后,在丰、邳、萧、砀一带休整扩军。在这次大扩军中,685团改为“苏豫鲁支队”,共有7个大队,万余人。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李云龙团长有8个营,基本上以685团为原型。此时,一营扩编为苏豫鲁支队一大队,恢复团的建制;胡炳云为队长,刘治国升为营长。

不久的后来,山东地区八路军115师部队整编为7个旅,由685团团长彭明治带领的一大队为班底组成的部队为教导一旅;以副团长梁兴初带领的以四大队为基础的部队为教导五旅。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胡炳云与刘治国再显英雄本色。

在苏豫鲁边界的华山战斗中,刘治国虽负伤,仍带领全连英勇抗击700余名敌人,掩护全团主力安全转移。

1939年夏,刘治国带营部和一个机枪排驻在睢宁的魏洼村。日军用三辆汽车载了93名士兵,包围了魏洼栅门。刘治国沉着应战,一面指挥战士坚决抵抗,一面登上一个小炮楼,指挥村外的一、二连抄袭敌后,内外夹攻,一举消灭了90个鬼子,一战使“胡大队”威震皖东北。

1939年春天,日寇在鲁南围剿八路军,由于罗荣桓兵力不足,胡炳云得令率部北上,战斗支援。1939年8月,刘少奇在皖东北主持华中局工作,遭日寇扫荡,需调集兵力反围剿,这时,胡炳云又奉命南下击寇。由于胡大队在苏皖鲁边区横征纵击,让日、伪、顽闻风丧胆,由此,皖东北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胡老大”的传说;后被载进127师的军史,让英雄与部队更具传奇。

长眠苏北的将星

1940年4月,黄克诚率八路军二纵南下华中,即以彭明治旅为前卫,彭旅以胡炳云团为先锋,胡团以刘治国营为尖刀,从皖东北东进淮海区,然后南下苏中,支援新四军作战。

1940年10月初,黄克诚率八路军五纵由淮海南击苏中。刘治国率一营为全团前卫,渡盐河时,遇到敌军阻截。夜间,刘治国挑出会游泳的战士,悄泅彼岸,突发攻击,撑回船只,接全团人马过河。攻打曹甸,刘治国指挥全营隐藏在芦苇丛中,自己带一个侦察班和几名通讯员,神鬼不知地干掉九个敌哨楼,然后指挥全营突然包围敌人三个连,不到两小时将其全部俘虏,而一营无一伤亡。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军部。八路军五纵编为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由苏豫鲁支队改称的五纵一支队此时为三师七旅,旅长彭明治;而胡炳云率领的一大队也称“洛阳大队”改编为三师七旅19团,团长胡炳云,参谋长为刘治国,在淮海、盐阜与日寇作战。

19团作为新四军军部的机动部队,直接受辖于军长陈毅。陈老总指挥19团驰骋在苏北大地,程道口、陈家港等重大战役,均有19团参加,攻城拨寨,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1942年,日寇在到处安上据点后,即想打通各县各据点的交通,新四军则组织地方部队大挖交通沟,进行破路运动。驻守在古寨的日伪军向张集方向出动,修公路。地方民兵用地雷、集束手榴弹炸翻了由张集驶往古寨的日伪军汽车,日伪便出动进行报复。1941年12月8日,日伪军包围了民兵游击队。新四军三师七旅19团得到消息后,在和尚圩与日伪军接上火。参谋长刘治国指挥部队冲杀,打得敌人狼狈逃蹿。一营部队追击敌人,以期消灭时,古寨前来增援的日军,在陆家冲一带与一营交战,刘治国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头部,光荣牺牲,年仅25岁。刘治国是抗战时期牺牲于淮海大地中高级指挥员。

一位年轻的军事天才,一颗共和国将军的希望之星,为了民族解放,永远溶入了淮阴大地。现在,刘治国的英名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墙上。

生死难忘的战友

在苏鲁豫边区时,大量地方游击队上升主力部队,后来进行刘老庄战斗的四连,即丰县的“高桥集地区”的游击队上升。在众多的参军青年中,不泛巾帼,其中有一位姑娘史伟,后来成为胡炳云的夫人。

1942年初的益林战斗后,在军长的关心下,胡炳云和史伟完婚。1943年3月18日,刘老庄战斗中,82名壮士以身殉国。

胡炳云是将星如云的“叶挺独立团”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团长,且处于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夏,胡炳云升任七旅副旅长。抗战胜利后,黄三师挺进东北作战,但胡炳云没去东北,只身带了两个警卫前往苏中任新组建的苏中军区参谋长。从此,转入三野的序列,参加解放战争。初期,胡炳云一如抗战时期的胡老大,率部冲锋陷阵,一次在苏中奉命北撤,谁知国民党军已经堵住去路。如果让敌人筑上工事,将陷入危境,胡炳云急令三挺机枪沿着公路,迎着敌人猛冲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胜利地冲出敌人的堵截。又一次,胡炳云率部连夜在海水未涨潮之前,连趟三个海叉子,在过最后一个海叉之时,海水已涨到腰以上。就这样,完成了战略机动。

淮海战役中,胡炳云任11纵司令,率部参战;后任29军军长,参加解放上海战役;抗美援朝时,任九兵团参谋长。1955年,胡炳云被授予少将军衔,而在抗战时期与他搭档的两任政委都授予中将。1958年,胡炳云出任兰州军区副司令,1977年再由成都军区调回兰州军区任副司令。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胡炳云亲往刘治国烈士的墓地,把战友迁葬于刘老庄烈士陵园之中。 

当年,胡大队勇猛作战,人员损失的多,也补充的多,苏北许多地方都埋有19团烈士的忠骸。但胡炳云最挂念的地方是淮阴刘老庄,他生前几次来此吊唁战友。

1996年,胡炳云辞世。他的夫人史伟将胡炳云的骨灰葬于刘治国墓外侧,以满他长伴众多战友的夙愿。

电视剧《亮剑》创作组为塑造英雄形象,在39集团军住上三个月,收集胡炳云等一代战将的故事。如果你看过胡炳云的传记,就更能理解《亮剑》中李云龙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