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辛亥革命中的淮阴人物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 朱爱民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历史壮举,它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将中国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轨道。在辛亥革命中,有无数的革命志士为了共和,为了美好,为了明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全国有武汉首义的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三位烈士;淮淮涟泗一带,淮安有周实、阮式烈士,泗阳有韩恢、蒋太寅烈士,涟水有张大卓、贾伯谊烈士;淮阴呢?据史籍记载,淮阴亦有志士慷慨赴难。本文略作简介:

1906年,20岁的淮阴古寨人陈海南南下金陵,闯荡世界。古寨于抗战前隶属于涟水,陈海南生于1886年,少年时的随乡儒饱读四书五经;1906年秋,陈海南南下金陵,误从警界,但由此加入同盟会,1907年,徐锡麟在安徽刺杀清吏失手,连累秋瑾在浙江就义,引起同盟会员的激愤。陈海南因语多不慎,遭上峰猜忌,遂辞职回淮。在其后的几年中,陈海南几次南下又几次归里,与嵇翥青、汤益斋等人相往过从,宣传革命。

此时,革命力量在各地积蓄、扩张着。

科举废除,西学兴起,1907年前后,目前知晓的两位淮阴清末科秀才吴引湘、秦选之投考南京的两江师范学堂。同时,淮安的末科秀才周实亦考入两江优级师范学校。

秦选之(1875--1969),字国瑞,西坝人,家庭贫苦,幼时得过天花,生过秃疮。稍长,为糊口,跟师傅学剃头,因手拙不成;又学裁缝,由脑笨而罢。为生计,再给私塾先生做书童,谁知秦选之每天在窗口静听,感动塾师,两年后参加淮阴清末科童子试,一举夺魁。

在金陵,秦选之、吴引湘结识了周实、贾伯谊等当时的江北才俊;1909年11月13日,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在苏州成立,秦选之随之加入,从此与柳亚子多有唱和;周实在1910年农历六月创立南社的分支淮南社,秦选之、吴引湘积极协助周实组织“淮南社”,秦选之旋又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首义后,秦选之参与 “光复淮阴”策划行动。

吴引湘(1875-1938),字楚兰,号默存,渔沟人。清末邑庠生,因科举废,吴引湘去南京,考入“两江优级师范学校”,后毕业奖给“举人中书科中书”。

1909年11月21日,在周实的组织和鼓动下,南京的淮安府籍学生和旅居人士成立了“淮属旅宁同乡恳亲会”, 晚清举人吴昆田的儿子吴涑任同乡会的主任。 南社及淮南社等文学团体,虽主旨偏重于文学;恳亲会等同乡会注重乡籍情意,而恳亲会实则是反清志士联络、孕育、集聚革命力量的隐形基地,当时的陆军小学学生、辛亥年参加南京光复革命行动、后来为民国党军队高级将领的涟水人顾祝同和同学泗阳人韩德勤,都是淮属旅宁恳亲会成员,而文学之士秦选之和吴引湘亦在其中。

1910年,20岁的淮阴区南陈集人胡抱一只身走沪,从事革命活动。胡抱一幼年丧父,后为姑母及长兄胡汉卿扶养成人。为推翻清王朝,他在上海与陈其美设精武协会,培养革命军事人才。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义,淮阴人张三世参与其中。张三世(?-1913),字一同,清河县丁集张圩人,少年聪颖特异,读书之敏睿,十倍于其他儿童。张一同早年在学校读兵书,辛亥革命中,曾以计策敬献给辛亥革命的起义军首领黎元洪,但未能得到重用。张煦侯的《淮阴风土记》有载生平。

辛亥年十一月上旬,驻扎南京的新军为策应武昌起义,举行秣陵关起义,围攻南京城,失利,退向镇江的高资,在与清军提督张勋所部的战斗中,淮阴人周振铎奋勇作战,终不幸被俘。周振铎(1892-1912),清河县马头人。幼从父周芝荣习诗书。鉴于清廷腐败无能,周振铎毅然投身革命,加入新军,驻守镇江一带。周振铎被俘后,张军见其年轻英俊,未即杀害,许其重用,诱其投降。并询其所需,但周振铎秉其忠义,大骂张勋为虎作伥,高呼“我要张勋的人头,别无所需。”几经威逼利诱,不为所动,周振铎惨遭杀害,尸骨无存,时年20岁。《淮阴县志》有载周振铎生平。

辛亥之秋,陈海南再游江南,闻武昌首义讯息,欲前往。夏历九月十四日,陈海南赴清江浦。此时,清江浦的清兵十三协中的同盟会员赵云鹏、龚振鹏亦率兵举事,攻打淮阴城,策应武昌起义。由于赵龚二人限于资历威望,官兵入城后弹压不住,士兵群龙无首,遂抢掠财物,市面极其混乱,起义功败垂成。六师附小主事(校长)李更生挺身而出,组织18名商人,推原来的江北军事参议官蒋雁行为江北都督,维护市容秩序的;稳定局面。李更生应该也算是辛亥革命人物;陈海南见证了清江浦的光复。

周实在辛亥革命中牺牲于淮安,1912年9月26日,余天遂、周伟、吴楚兰、秦选之等9人在《太平洋报》发表启示,重组淮南社。

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窃取总统位置,倒行逆施,引起国民党人的愤慨,遂于癸丑年即1913年发起“二次革命”,张一同积极参与,谋事不成,死于通州。在1914年前,河北的通州和江苏的南通都称通州,俗称南北通州。县级名称统一确定后,北通州仍叫通州,南通州改称南通。《淮阴风土记》写于1936年,因此推测此通州是在北京。

民国建立后,胡抱一转赴南京,担任孙中山先生卫士前后达5年之久。第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人灰心变节者很多,而胡抱一却矢志不变。与张继、杨虎、景定成诸人从事地下工作,积极参加由中华革命党发动的反袁斗争。随后,又与王亚樵、韩恢为反对江苏军阀李纯至苏北洪泽湖一带组织军事活动。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苏沪一带民众风起云涌,响应革命军,胡抱一这时赴上海并任上海别动队司令。陈海南亦随军北伐。

1932年,陆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率部入西北,胡抱一随军奔走西安、兰州、天水、汉中之间,协调军民关系、安定地方,使西北数省内安定而繁荣。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求抗日于西安临潼华清池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事变中,胡抱一与萧赞育(当时陪同蒋介石由洛阳至西安)、王新衡等人被拘留于西京招待所。萧赞育曾经忆述当年情况,谈到胡抱一时,说胡生性豪爽,曾经因革命入狱多次遭受折磨,而他拯救民族的矢志不改。事变发生后第九天张学良将军派人将胡抱一找去,希望他能找到电台及密电码,顺便能和外界沟通。当时,胡抱一不辞劳瘁,积极联络,周旋协调;并与顾祝同至潼关与东北军谈判,使东北军与中央军结束对峙,一致抗日。由于圆满完成任务,蒋介石致电嘉奖。1936年,胡抱一领中将军衔,出任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并兼任保安总司令、八战区参议兼西安至兰州、西安至汉中两路工程的建设处处长。

1943年7月4日,为了移民事宜,胡抱一去新疆途中在竟遭暗袭,不幸牺牲;享年53岁。胡抱一后被安葬在西安南门外翠华山麓。葬礼由民国元勋张继主持,并撰写墓志铭。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海南归里以教私塾糊口,1940年,他应老同事李明扬之邀,以年过半百之躯,复投笔从戎,参加抗日。约两年后,因脑溢血病故于军中,完成了他的马革裹尸之志。由于战乱年代,具体的病逝日期、地点,至今不明。但民间有传说在陈海南病重之际,回到渔沟,死后安葬于渔沟。淮阴的历史学界研究者也没有从泰州的角度,从“泰州二李”的历史资料中去查证陈海南病逝的具体过程文字记载。

有趣的是到了1920年代末,吴楚兰的儿子吴觉在中学参加学潮,被省教育厅开除学籍。吴觉回到家,时任省立第六中学(今淮阴中学)学监的吴楚兰一句没有责备儿子,反而当吴觉面大骂国民党政府腐败。其后,吴觉参加共产党组织,被国民党当局四次逮捕,险些丢命,但吴楚兰不遗余力营救,从不责怪。吴觉在回忆录中记载了这一情景,可能吴觉也没有知晓原委,总以为父亲是舐犊情深。而吴楚兰的孙子辈更是惶惑不解,一个教书为生的祖父怎么这样宠着父亲,任其作为,但总说不出个所以然。近年研究南社的丛书之《南社与淮盐》分册中记有吴楚兰的文字,我拍照给吴觉的子女看后,他们恍然大悟,说以前是读懂了父亲的文字,但没有读懂祖父的心意:原来祖父“实践在前”,父子俩是“一脉相承”。 看了之后,他们就理解了。其实吴楚兰是深感国民党的阶级局限性,不能承担拯救中华民族的大任,所以所以支持儿子造国民党的反。

对于秦选之是南社成员,当代人仅见于秦的学生回忆文字,未见一手资料。2015年,我偶得一本研究南社的书籍《南社与淮盐》。原来已有学者在全面研究南社这一历史社团。带着疑问,我又与赠书人联系,请查阅南社有否秦选之此人。该君查后告知有此人,但是,他们却把秦选之的籍贯误成江阴。可能研究者以为柳亚子是苏州人,因而凭有个“阴”字,猜秦为江阴人了。可惜可惜,一字之误,让南社“少”了一淮阴诗人;又让世人少知淮阴一辛亥英雄。

辛亥革命志士的热血激励了许多后来者,如张一同的堂弟张一平,参加国民党,后来结识吴觉,抗战期间坚定地与共产党携手战斗,最后进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主义的奋斗者。

可能由于疏忽,淮阴人除了周张胡三位英雄外,还有不少参加辛亥的志士,热诚献出一己之力,其壮举散见于各种文字,而没有被历史系统地记录下来。本文也是挂一漏万,期待有更多的史实资料,来书写淮阴辛亥的辉煌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