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父亲心中的长津湖战役

■ 孙继

电影《长津湖》,火爆了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也让父亲的形象总是在我眼前浮现。有一次我梦见他,成了东北野战军三纵打下锦州配水池后上阵地送饭的老炊事班长,满地的战友倒在阵地上,他舀着满满的一碗猪肉炖粉条呼唤着战友的名字,可是没有一个人理他。其实,他没有打过锦州,他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一系列战役,当时属华东野战军八纵,入朝参战时编在26军88师。在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长津湖一战中,他负责团收容队,在他的记忆中,长津湖的战场远比配水池更加残酷惨烈,这是他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父亲孙宝明,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行政级别14级,最后的职务是江苏省淮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但在我心中,他永远是一名在战场上冲锋呐喊的战士。

1940年初,在中共淮阴县五区区委书记张涛亭的引领下,父亲开始投身革命,同年9月15日入党。此时,正值黄克诚、彭明治率部1万多人南下华中,执行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于1940年7月底进入淮海地区,并在各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建立根据地,“建设自己的家”(刘少奇语)。9月8日,淮阴县在花庄成立抗日民主政府,父亲就是最早的工作人员之一。

1942年11月,父亲加入了地方抗日武装。为了表明抗日救亡的决心,在填表时,父亲把名字由孙宝明改为孙保民,表明坚决保卫人民的心志。父亲入伍的时候,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1943年6月,华中新四军落实刘少奇“主力部队地方化”决策,淮阴县大队对外称淮海军分区四支队十团。父亲说,淮海军分区就是他军旅生涯起步的地方,是他真正的老部队。以后他跟着这支部队转战南北,从苏北到山东,又从山东打回苏北,一直到全国解放,不说历经百战,也是一路烽火七八年,枪林弹雨到江南。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0月8日,26军奉命解除攻台任务,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准备赴朝参战。10月17日起开始分批北上。父亲所在的88师263团于10月25日到达山东滕县进行整训。11月5日,在隆隆开进的火车上,部队向团以上干部传达了有关作战命令,不是南下,而是北上,直接入朝,投入东线作战。11月12日,部队抵达辽宁抚顺进行换装,补发冬季服装等御寒物资装备,但显然缺口太大。就这样,在后勤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身着华东地区的薄棉衣,脚穿胶鞋和布鞋进入了朝鲜的冰天雪地。

开进途中,部队进行了战前动员。大家裹挟着解放战争横扫蒋介石百万大军的雄威,认为美帝国主义在朝鲜的联军只有区区30多万人,我们九兵团入朝,只要打三仗就可以解决问题。这种轻敌的思想从上到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一切,为部队入朝后的第一仗埋下了艰难的伏笔。

战后几十年,中国和美国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老军人和一些记者,在描写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的长津湖战役时, 最集中的描述就是6个字 : 最寒冷的冬天。朝鲜的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坐落在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该地区平均海拔1300多米,冬季的平均温度可达到零下30摄氏度。1950年11月,朝鲜北部遭遇了50年一遇的寒流。美军在战斗结束后的总结报告中记载,长津湖地区的气温,正午时分最高气温仅为零下25度至零下20摄氏度,凌晨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5摄氏度。26军作为战役预备队紧急入朝,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严重不足,还没有拉开枪栓,就被残酷的严寒冻死冻伤上千人。父亲的两只脚,被冻掉了3个指甲盖。

根据志愿军总部的战役构想,九兵团这支华野劲旅准备用全兵团15万人,包围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及相关部队的3万人,像解放战争时期对付国民党军一样,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26军于12月3日投入战斗。在这之前,20军和27军已经和武装到牙齿的美“联合国军”进行了无比惨烈的恶战。我英勇的志愿军经过浴血奋战,全歼了附属美军的英军第41特遣队和美步兵7师第31团(“北极熊团”),击毙了这个团的团长麦克莱恩上校,缴获31团团旗。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成建制全歼美军团级以上作战单位的战例。

接到最高指挥部“今明两晚基本解决被包围之敌”的命令后,正值天降大雪,风雪弥漫道路难行,部队没有翻译和向导,无法识别方向。88师师长吴大林担心风雪中行军人员容易掉队和迷路,没有下令部队立刻出发,而是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强化准备,3日15时,第一梯队向预定地域开进。父亲入朝以后已经冻坏双足,此时脚上裹着纱布、趟着没膝深的积雪急行军,有时要手脚并用,向前爬行才能跟上部队。团长曹通三、政委宋杰看着越来越多的官兵掉队,便命令父亲作为团后卫收容队队长,收容掉队的官兵。

父亲得到命令,便组织人员收拢掉队的官兵。对一些因饥饿寒冷而冻死的烈士,把他们的遗体集中起来,每个人做好标识,待战斗结束送后方。对一些重伤病号,及时组织送往后方医院。对一些轻伤病号,把他们编成班组,做好思想工作,相互照顾,就地疗伤。一些可以参战的伤员,组织起来送往前方部队。

为了尽快赶往作战指定地点,部队大白天冒着美军飞机的轮番轰炸,在没有防空措施的情况下,不顾一切进行急行军。当时部队在空旷的原野上无处躲藏,遭受了严重的伤亡。师长吴大林乘坐的汽车被炸毁,司机被炸死,他本人受了轻伤。

263团作为先锋团一路艰难挺进,赶到狙击地时,发现积雪的公路上有清晰的车辙印,很显然美军已经开始撤退。团长曹通三立刻命令部队追击撤退的美军。部队迅速下山沿着公路向南追击,指战员用两条腿硬是在雪地里追到了美军突围出去的坦克。美军也发现了追击的志愿军部队,坦克调转炮塔,迎着志愿军就开了过来,炮弹和高射机枪像暴风雨一样向我军疯狂压过来,惨烈的战斗由此展开。我军指战员都是第一次和美军作战,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猛烈而持续的火力,但美军也从未遇到过有如此坚韧意志的对手,双方的血拼简直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父亲一说到长津湖之战就泪流满面,深深叹气,他说 : “美国鬼子躲在坦克里向我们开炮,一发炮弹打过来,我们就倒下一大片,一个连队上去几个小时就没了,后面的连队再上去。这就是跟美国佬玩命哪!”

长津湖一战,我志愿军九兵团以伤亡5万多人的代价,将美军彻底赶出了长津湖地区,美军伤亡1.4万多人,这个胜利的代价是巨大的。正是因为九兵团的巨大牺牲,才换来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在战略态势上,二次战役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转折点,它打破了麦克阿瑟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美梦,成功将美军赶到“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朝鲜战场上的局势,为后续战争行动奠定了有力的基础。50年之后,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奥内尔博士在《清长之战》一书中评价此战 : “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父亲总是说,他是长津湖之战的幸存者,“牺牲的烈士是最伟大的!”(上)

被冻成冰雕的战士写的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