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冰天雪地里雕铸的钢铁精神
——记老革命战士张兆祥(选段)

■ 张沂

1950年1月, 88师改隶9兵团(包括20军、26军、27军,兵团司令员宋时轮)26军(26军军长张仁初),作攻台准备。不久,部队从上海移防山东藤县、东北辽宁抚顺、吉林临江。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

当时全国还没有全部解放,有的地方还存在着严重的匪情。88师驻扎上海崇明岛时,264团驻防在浦东。

1949年9月6日,师长吴大林带着警卫员乘坐“鸿生”号轮渡从外滩码头赶往崇明岛,途中遇到匪特袭击,警卫员等四人牺牲,吴大林师长在群众掩护下脱险,匪特被机帆船接应逃走。88师发起了由副师长王志增、政治部主任孙良浩任正副指挥,政治部保卫科长徐亚球等人负责的防匪肃特行动,崇明岛治安形势才有所好转。

部队移防山东时,张兆祥仍然保持着高度的敌情观念。有一次跟随团参谋长外出执行任务,在拥挤的集市上,一名土匪想借人多的机会偷参谋长的枪,土匪刚把手枪拿到手还没有来得及开溜,一双铁钳子一样的大手从天而降,紧紧地抓住了他的手腕,眼明手快的张兆祥同志一举把土匪擒获。年轻的张兆祥同志时刻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和革命纪律性,时刻准备为党、为革命而投入战斗。

1950年11月16日,26军离开抚顺至吉林临江,19日,全军跨过鸭绿江。其中88师进至乾下洞、西湖洞、中洞、新兴洞地区。22日23时前,全军完成了集结待命任务。

1950年秋季至1950年冬,张兆祥同志在师教导队接受培训,进入朝鲜后,88师教导队撤散,张兆祥同志被分配到88师264团通讯排担任通讯排长。

志愿军9兵团部队入朝,在东线长津湖一带参加了第二次战役,形势非常艰苦,穿的是在国内上海温带地区配发的一斤棉花的棉衣,在朝鲜寒带地区零下40摄氏度气候下,冷得吃不消,朝鲜老百姓的房子被美机轰炸焚烧所剩无几,我们军队住的是雪山挖洞,吃的是自己携带的干粮,很少有兵站补充,一两天吃不到一粒粮是常事。每晚行军路程都在100-120里以上,打的是美军的飞机、坦克加大炮。在战场上敌人的飞机坦克铺天盖地,完全是现代化作战。我们志愿军是小米加步枪,条件非常艰苦。东线作战,志愿军9兵团指战员因严寒和饥饿导致减员很多。在东线战场,88师的淮海子弟兵们作战英勇,不怕牺牲,经受了严峻考验,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二次战役结束后,部队转入咸兴地区修整。

1951年2月,88师撤编。淮海子弟兵的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我们还能不能打胜仗?我们还能不能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后来的第四次第五次战役中,淮海子弟兵用实际行动,用血与火证明了自己!他们无愧于是最可爱的人!

志愿军九兵团血战长津湖,取得了艰巨的战果,打击了敌人!志愿军的顽强精神永存!

1951年6月,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后,原264团领导上调分配,团部机关人员和26军77师合并,264团通讯排与77师通讯排合并,原77师通讯排排长任排长,原264团通讯排长张兆祥任副排长。在通讯排,他常常要冒着炮火把指令送到前线指战员的手上,有时还要到前线了解敌情。有一次他到驻有敌人的一个院子里执行侦察任务,随行的一位战士在外边接应。任务完成刚要回撤时,被敌人发觉了,在这危急关头,张兆祥同志几个箭步跃上围墙,敌人在墙里拉他的脚,战士在墙外拉他的手,万幸的是,他被战士拉到了墙外,顺利归队。

没有多久,1951年的秋季,张兆祥同志又从77师通讯排调到77师230团二营四连任副排长,他与战友们坚守五圣山前的454.4高地有4-5个月,454.4高地对面就是美军占领的半个鸡雄山,与他们排阵地相隔的距离只有100多公尺。刚调到战斗排,张兆祥同志就冲锋在前,带领战士们勇敢接敌,一次歼灭7个敌人,另一次歼灭9个敌人,让战士们对原来的师通讯排副排长刮目相看!

在朝鲜战场上,张兆祥同志和战友们一起从长津湖到汉江边,从三八线到平(康)金(化)前线,先后参加了第二、第四、第五次战役和五圣山阻击战,阻击美陆战1师、美2师、美25师和伪9师北进。在军、师首长的指挥下,在团营连指挥员的带领下,淮海子弟兵们发扬我军勇敢的拼刺刀精神,不怕牺牲,打出了淮海子弟兵的威风,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威风,受到了军首长、兵团首长的高度赞扬。

正是抗美援朝的胜利,在政治上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在经济上保障了国家恢复建设,在军事上也打出了国威军威!

在德川地区休整半个月后,1952年6月5日开始,26军从朝鲜回国,6月16日,全部到安东市集结。稍事休息后,坐火车抵达山东。

左图:上午,团政委陈万庆(中)率机关人员至332高地下的160高地2营休整地看望部队。陈政委(中)向副团长张兆祥、教导员王传忠了解战况。

右图:在一片榕树林中,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张副团长正在给几位营连领导讲作战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