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个园独徘徊(上)
■ 吴光辉

 

走进扬州个园,就是解读那个时代留给后人的运河古建,也是追寻一个孤儿的创富传奇,更是旁观一代盐商巨贾的南柯一梦。

来到位于个园北大门内的万竹园,扑面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翠竹,你立马就会感受到这万杆翠竹正齐心协力营造出的清高氛围。

这一大片高大挺拔的竹子青翠高耸,将一条石板小径掩映着、覆盖着,仿佛是为我们留下的一条翠绿色的时光隧道,可以直通二百年前的那个历史场景,去观看个园的主人黄至筠是怎样在竹林深处徘徊踌躇。

只见竹林之外是艳阳高照,步入石径则是满目清凉。

曲径通幽是古人对园林审美的一个基本要素,个园里的竹林石径便是符合这个的标准。行走在这条曲径通幽的竹林小径上,就是走进了天然的绿色氧吧。这时,你能听到风吹竹林的唇语,你能闻到翠竹散发的扑鼻而来的体香,更能看到翠竹摇曳的妙曼身姿。万竿修竹如同无数位杨柳细腰的美人,一簇一簇,迎风而舞。

万竹园的中心有一座小小的湖,湖边便是那座映碧水榭了。水榭前一泓碧水沁润着曲桥,竹林的清风轻轻地吹拂着湖面。站立在水榭前向东望去,便能看到那座重檐六角的步芳亭。这步芳亭伫立于湖畔,与水榭以曲廊相连,四周则是万竿翠竹相拥。就这样,高耸入云的竹,飞檐翘角的亭,白墙黛瓦的榭,被一潭湖水连缀着,将人的所有感觉器观全都调动起来了,让你清晰地感受到一股清高脱俗的气息,让你不由自主地陶醉在这片竹林之间了。

经过竹影横斜,亲历竹香清幽,行至这条竹间石径的尽头,便可看见白墙黛瓦的月亮门上镶有一块匾额,上面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句。“竹西佳处”在这里显然是一种提示,这条竹林石径正是观赏竹景的最佳位置

这里正是黄至筠用万杆翠竹营造出的清高脱俗的绝佳境界,然后让他自己独自在这个境界里徘徊吟诵。

这些精心营造出来的竹西佳境便是黄至筠的个性表达。

黄至筠生性爱竹,在他的眼里竹子是形直、心虚、节贞的象征,有一股君子之气。因为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便取清代诗人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之意,将这座庭园命名为“个园”。当然,这“个”字又有独一无二之意,表现了黄至筠内心深处绝世无双的自诩之情和自命不凡的孤傲。

这座竹林就是黄至筠为人性格的一种修饰,仿佛是女人朝自己的脸上涂了一层清雅的粉黛。

这时,一阵轻风吹来,万竹园里层层叠叠的翠竹全都摆动出了飘逸的姿态,整个个园清高脱俗的灵性也就全都被激发出来了。远处那座竹里馆正悄悄地掩隐于这片竹林的深处,我便想象二百年前的黄至筠徘徊于这座竹里馆,静听窗外万竹在婆娑轻吟,冷看月色透过竹林缝隙洒落窗前,他的脑海中肯定会闪现出许多诗情画意来的,那一幅幅扇面写意画肯定就会一挥而就了。

琴瑟无语,竹影婆娑,徘徊于这片幽暗如晦的竹海里,深溺其中,几欲断魂。

万竹园,似乎已经不是人间,而是一场残梦的意境。

 

 

玉筝当楼,余音凄幽,亦如雨丝云秀。

一曲伊伊呀呀的昆曲水磨腔,便是在这个园四季假山的四处徘徊起来,缠绵如泣,婉转如诉,每一块山石上便落满了一板一眼的花腔慢调。

这支昆曲想必就是为了衬托黄至筠当年在这里徘徊时的心境。

我知道,整个个园的中部是园林之精华所在,以筑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著名于世。

从南面的住宅区进入四季假山,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处月洞形的园门,门上石额书写着“个园”二字。园门两侧许多枝叶扶疏的翠竹,便是衬托着“个园”门额的内含。

在这里由万千叠石描画的四季假山,成就了它的“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地位,精湛的叠石技法,独特的造山立意,在此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展示。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全部的景色全都浓缩在这个园子里了。

我觉得个园里的四季假山肯定就是黄至筠对自己人生预感的一种表达,一眼看尽春夏秋冬,肯定就是一眼看尽荣辱兴衰。

走过一座寻求人生坦途的曲桥,经过一座叩问世事沧桑的回廊,再过一座淋着人生风雨的凉亭,最后走过一座抖落人间心事的荷塘,这才登上抱山楼的最高层。这时,你的眼前会豁然开朗,一年四季的景致便会展现在你的眼前了。

那首昆曲也就在此轻轻地唱起:“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南曲慢调,柔漫悠远,四季假山便浴沐在这缠绵婉转之中了。

位于宜雨轩之西北的春山四处洋溢着“荣”。高大的广玉兰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只见那青灰色的太湖石,形姿多变,俊秀飘逸,如同一朵朵固体的春花。圆门外的竹石图给人报春,白墙内的闹春图给人表达春的喜悦。各种太湖石酷似各种姿态的小动物,构成一幅十二生肖闹春图,塑造出一派繁荣景象;

位于园之西北的夏山充满着“兴”。夏山亦以太湖石为主,叠石如雾卷云翻,远观流畅舒卷,近看剔透玲珑。山下有洞,可以穿行,拾级登顶,顶上建有鹤亭。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山下架一曲桥,隔水相望,幽深无限,凭添出夏日的葱郁气氛,也就表现出一股兴旺之气来;

位于个园之东的秋山便是“衰”。秋山是一座黄石假山,用粗犷黄石叠成。山顶建一座四方亭,山隙斜伸古柏,倚伴嶙峋山石。山上有三条石道,一条折回原地,一条逢绝而返,惟有中间一条可深入群峰之间。黄昏时节,丹枫如血,夕阳凝彩,霜色渐浓,会使人顿生一种衰秋之感;

位于东南庭院中的冬山便是“辱”。冬山为一座宣石假山,迎光则晶晶闪亮,背光则鳞鳞泛白。在南墙上开四行圆孔,产生北风呼啸之声。雪石造山之时,还刻意塑造出一群大大小小的雪狮,或立或坐,或卧或跳,好像用残雪堆成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冬山延伸出花台,分别种植着三株腊梅、两丛天竺、一棵老榆,由此营造出残雪冬景、老树昏鸦的辱败萧条之景。

我觉得,整个园林便是运用不同的石料堆叠成四季景色,表面上呈现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春夏秋冬景象,实质上则暗喻了“荣辱兴衰”的内含。

因此,我推想,黄至筠在这里徘徊,肯定能一眼看尽春夏秋冬,更能一眼看破荣辱兴衰了。因此,看破世事也就是他想在这四季假山的身上要表达的潜台词了。

四季假山是黄至筠想要塑造的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他要流露的一种人生预感。

事实果然如此,黄至筠家族很快就走向败落,这座个园也几易其主,先后属于李氏、朱氏等人,并且一天天地走向衰败。

此刻,那支昆曲仍在缠绵悱恻地飘散着:“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昆曲越调的缠绵给这四季假山凭添了几分世事沧桑之哀叹。

风摇竹,琴疏促,富贵今谁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