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一件杭罗裳
■ 朱金林

杭州城西北皋亭山下有个风景如画的千桃园公园,占地20多万平方米。公园以孝文化为主题,园内有当地古代孝子丁兰的塑像;小径旁一块挨一块的巨石上刻满用隶书、行书、草书书写的孝敬父母的诗文。游人可以在赏景的同时,接受儒家孝文化的熏陶。我由衷地佩服杭州这片沃土,文化底蕴深厚。

千桃园里的诗,我曾驻足读过多首,其中有一首令我难忘。“少小离家把学求,遥知日日母担忧。成年尽孝掏心肺,不值娘亲一夜愁。”我初中毕业16岁,也应该算是成年了。我在17岁时用劳动所得为母亲做一件杭罗短袖大襟袿子孝敬她的往事涌上心头。

1967年,正是“文革”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因家庭人口多,父母负担重,我决心不去造反了,凭我这身力气找点活干干,为父母减负。好在那时造反靠自觉,你去不去无人干涉。那年春天,我家对门公社机关拆旧房子,于是我就加入了街上吴师傅组织的瓦工队伍,工钱一天八角。那个时候,做小工的不分男女,从早干到晚,工钱就这么多。出去做小工,一个月能挣20多元,对于一个收入不高的穷人家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我是怀着美好的憧憬,信心十足地去做小工的。那时,我如同农民一样质朴,有着泥土般的醇厚。

我在吴师傅手下做小工是很卖力的,甚至可以用“搏命”这个词来形容。无论是抬砖瓦,打夯,我都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工地上。我和的泥浆最好用,我赤脚把含有石灰的泥浆踩均匀。因为我始终相信,不管到哪里,一个不畏艰难的人一定受欢迎。果不其然,吴师傅对我这个“小林子”喜爱有加,马上加工资,一元一天。这可是小工里的最高工资啦!

那年夏天,我在渔沟东街工地干活。工地对面的百货公司到了一批杭罗丝绸面料,爱赶时髦的街上有钱人,买它做夏天的衣服,那衣服给人的观感的确美。不用说,吴师傅的夫妻早早就穿上这种乳白色的杭罗袿子啦。我问吴师傅的爱人,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她说连工带料六七块钱。听此,我决心要为母亲也做一件,让母亲也赶一回时髦。那时的母亲才40岁啊。我将我的想法说给母亲听。她说:“我哪能跟他们比呢,不要花这么多钱做一件衣服。”我坚定地说:“不就是几块钱的事吗,我做几天工就够了。”母亲一听儿子底气十足的话,也就面带微笑地同意了。那年夏天,母亲穿上从未穿过的丝绸短袖衣服,她显得更加年轻、美丽,还有那份自信。她逢人便说,这是儿子苦钱给她做的衣服,说话时,满满的幸福感。

那时,我还不懂什么“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我只懂得人应有尽孝之心,孝敬父母的基因一直在我的血液中流淌着。在离开家乡离开父母以后的几十年里,每当我去邮局寄钱给父母,心里总是甜滋滋的,仿佛看到他们数钱时的喜悦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