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回望王家营

 ■ 董蕾

随着新的一轮淮阴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撤销王营镇,设立王家营等四个街道办事处。至此,王家营这个古老的名字终于众望所归,再次从人们的记忆中风尘仆仆地走到历史前台,让我们再一次去回望她曾经的熠熠风采。

王营镇位于苏北平原腹地,地处淮安市区北大门,系淮阴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昔称王家营。她的名字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明代实行军事卫所制度,在各州府或军事要冲都设有卫所。当时,淮安府设有大河卫,卫府建于河下,而于黄河(古淮河)沿线建立了数十个兵营。据《王家营志》记载:“明代战功世袭者居其地而不迁,邑境为大河卫,受成于中军都督府,为营者十数,王家营之名盖至此始也。”王营旧镇在今镇西的杨家码头、西坝一带,清康熙六年(1667年),黄淮决口,王家营数百户民居没于水,镇东迁;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秋,黄淮又决,知县管钜用自己俸金购买山阳(今淮安区)朱姓土地,将镇又东迁里许;清康熙32年(1693年),黄淮再大溃,王家营周围一片泽国,管钜遂请于河督,伐河堤柳树9000余株,将镇再向东迁移,不到三个月,“市廛尽复”。清同治元年(1862年)始筑土圩,南北各以废黄河、盐河为屏障东西掘沟垒墙与河提相连。圩内自西而东有三条街道,即西街、粮食街、骡马街。另有堂子巷、小街等。明代设卫所制后,王家营由兵营成为地名,逐渐繁荣起来。

明清时期王家营因居水、陆要冲而成交通要道,当时东南九省进京均由此弃船乘马北上,南下者则在此下马乘船,有“南船北马,众庶走集”的美誉。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王家营渡口有船近20只。咸丰三年(1853年),为防堵太平军,王家营上下津渡100多只船都并于王营、杨庄两个主要渡口,“以重险扼非常焉”。陆路旧有驿道,称通京大道或御道。乾隆初年(1736年)路宽3丈6尺(11.88米),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今日想来,昔日的通京大道上该是何等的壮观:嘶声阵阵,蹄声哒哒,疾驰而过,或单枪匹马、或三五成群,或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有进京赶考争取功名的书生,有向朝廷疾送战报的军中驿使,更有前来传送友谊的外来使者。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古琉球国朝京都通事郑文英奉使来中国朝京,在归途中病逝,葬于王家营彤华宫侧,与清口驿站仅数十步之隔。解放后,时有日本友人前来悼念。郑文英现位于淮阴区图书馆后院,修缮一新,已成大运河沿岸著名的古迹。

王家营北衔徐州、山东,南接扬州、江南,加之又是“入京孔道”的起点,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她的商业在明清时代就有相当的规模。《王家营志》云:“其滨河当冲,以商业为北道雄镇者,王家营其选也。”1831年——1931年,是王营西坝的商业鼎盛时期,由于钢盐改票盐,王营西坝出现欣欣向荣之象。西坝亦被称为“苏北小上海”,有18家盐栈,72家盐局。《淮阴风土记》对那时候王家营的繁华进行了这样记载,王家营是“逢一饼店,五家得一糖坊,十家见一茶罏”。旅馆业、交通业、饮食业等行业呈现一派昌盛之景。镇上瓦房楼房鳞次栉比,酒馆、澡堂、店铺比比皆是,钱庄、烟馆、赌场、妓院、茶馆夜不息市。“西坝绮靡,王营粗豪”是王家营富庶的真实写照。当时,两淮盐税占国库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西坝盐税占两淮盐税的45%。“奉宪永禁碑”可为佐证。当时的王营人口也由1万多人猛增到1万多户,6万余口人。西坝还是苏北小城镇中最早通上火车、最早用上电灯的地方。昔日的黄河、盐河上“百舸争流,桅帆如林”,盐船码头上号声震天、势派之大、兴隆之盛、资金雄厚,“江淮之间无与伦比”。

现存的王营古清真寺也是明清时期王家营旺盛的活化石。清康熙中叶,回族约从晋、冀、鲁、皖等地流寓渐居于此,以屠宰牛羊、制革、饮食及商业为主要生计,迄道光末户口繁多,营业发达,为一盛期。

谈及王家营历史过往,在老王营镇人的心中,除了赞不绝口王营往日发达的经济文化,还津津乐道或固定摊位、或肩担挑子行走在街头巷尾里的别具一格的风味小吃。淮阴籍作家严苏先生曾作散文《王营风味小吃》,对“油大头”、“油端”、“筒儿糕”、“豆腐脑”等王营精致可口的小吃进行了详实的描述,为我们送上了一顿味美的“精神大餐”。花开总有花落时。咸丰五年(1855年),海道开通,黄河北徙,王家营失去了南北交通咽喉的要冲地位,她逐渐开始衰落下来,成了一个无名小镇。

追寻王营镇的工业足迹,可知它始于清末。史书载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皖人候补知县邓佐庭在王家营开设南阳广机利公司,专事纺织。此后便出现了一些个体机户。民国17年,王营东街有机户53户,南街41户,西街28户,北街2户,以齐鲁人为多。至解放前,镇上只剩有一些小的手工作坊。解放后,尤其是1972年县治重迁王营镇后,工业有了飞速发展。县属工厂在镇区的有染织总厂、服装厂、鞋帽厂、塑胶厂、阀门厂、皮鞋厂、缫丝厂、丝织厂、丝绸印染厂、联合布厂、无线电厂、制药厂、农业机械厂、液压电梯厂、酒厂、油厂、印刷厂(2个)等18家。镇办工业有化工厂、阀门厂、针织内衣厂、塑料厂、水泥制品厂、金属制品厂、纸箱厂、无线电厂、织布厂、服装厂、食品厂等21家,职工2700人,1987年工业总产值3346万元。同样,商业、服务业也发展很快。县属百货、五化交、糖烟酒、生产资料、日杂、土产、木建材、农机、金属电机、煤炭、饮食服务等公司及市属金融、邮供电等单位均设在镇区。1979年以后,镇属商业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经济体制,使市场繁荣兴旺。

走笔至此,我忽然脑洞大开,若是能穿越,将那时王营的繁荣景象绘制成浩瀚长卷,一定蔚然壮观,绝不逊色张择端笔下《清明上河图》的热闹场面。2018年,王营镇实至名归,光荣上榜“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位次193位。

合上书桌上摆放着的几本厚大的《淮阴县志》,已是夜深人静,书房洒满橘黄色灯光,温馨柔和,如诗如画。通过对王家营古今发展脉络的探寻,我在心中禁不住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历史总是喜欢把机遇给予那些勤奋劳作的人们。昨天的王家营如此,今天亦如此,明天还如此。衷心地祝愿,在新的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后,王家营人团结一心,奋发进取,革新图强,再展新姿,再创造王家营新的奇迹,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