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彩虹
淮河千里,爱长千秋。
淮阴是革命老区,也是夏如爱的家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淮阴作为苏鲁南北通道之要、苏北重镇,受到日军、伪军的重点控制,战事连连、民不聊生。好在淮阴没绝望,以历载千年沧桑的伟岸身姿,以一望无际的辽阔宽厚和众水奔流的热烈豪迈,涵养了淮海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当八路军主力挺进苏北后,迅速成立盐阜、淮海、晥东北抗日根据地,开展起波澜壮阔的苏北革命斗争史,夏如爱便是其中出色的一员。
夏如爱出生于渔沟夏庄一个富裕的大家族,其父夏渥渠文采过人,时任淮阴中学校长暨省立中学教员,在当地享有声誉。夏家共育有四个男孩和一个女儿,作为家中老幺,夏如爱深得家人喜爱与器重,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14岁从淮阴渔沟初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扬州中学,因其能言善辩,受先进学潮影响,积极参加演讲、游行等爱国学生运动,学校多次“劝诫引导”无效后,第二年被开除学籍。
1931年1月,那个大雪满天的下午,少年夏如爱毅然离开扬州中学,虽然前路雨雪交加,却毫不后悔。
家乡的深厚情义养育了夏如爱,家人更是以“爱”为名,期盼他仁爱礼仪、育人善亲,可他却志在远方,乱世救国。逃脱了父母泪眼朦胧的说教、告别了家中的安逸舒适,悄悄乘车赶往上海。同年7月,考入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英雄多舛,一年后,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日军的炮火摧毁了整个上海,中国公学一夜间成为断垣残壁,为安全成见,学校遣散所有师生,夏如爱也辍学回家。
当时的淮阴,正处于国民党全城搜捕镇压的白色恐怖中,党组织遭破坏严重。为安全起见,各地下党支部单线联系、独立活动,互不发生横向关系。夏如爱回淮后,经“失学青年读书会”联络,与淮盐团特委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前往淮阴北区开展工作。当时,中共中央正在推行左倾路线,部署各地党组织举行暴动,为尽快点燃淮阴革命的火花,组织上决定筹建中国工农红军淮阴游击队,并计划8月份进行渔沟农民武装暴动,夏如爱任暴动队秘书长。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暴动需要一定的物资保障。夏如爱便动员胞兄夏仲芳一同参与行动,并利用夏仲芳在政府任职的便利,为暴动筹备干粮和药品。暴动失败后,国民党派人查抄夏家,致夏父摔成脑溢血,当夜含恨而逝。
国恨家仇涌上心头,越发激发了夏氏兄弟的革命热情,并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前行在淮阴革命队伍的前列。
1933年,夏如爱调任泗阳团县委书记,由于叛徒出卖,淮盐团特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夏如爱两次被捕;1935年2月,淮盐特委在淮阴北乡梁锅甑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因叛徒吴希才出卖,第三次被捕。三次被捕,三次营救,每一次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每一次又都是新生命的开始,只要不死,就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1935年,因中共淮盐特委遭到彻底破坏,淮阴地下党组织停止所有活动,革命一度处于低潮。夏如爱利用自己文学特长,编写歌谣、小调等作品供艺人传唱,还时常冒险在王营、袁集、渔沟、五里庄等地集会上散发传单、贴标语,秘密开展宣传工作。
长期敌后斗争的实战锻炼,使夏如爱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领导人,他沉着冷静的个性和研判局势的超人能力,在多次战斗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赢得了同志们的肯定。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国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苏北大批老共产党人从国民党的监狱或避难地回到家乡,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12月,夏如爱与宋振鼎等一批老共产党人,自发组织苏北抗日同盟会,并兼任淮阴县抗日同盟会会长,动员民众进行武装斗争,使淮阴大地重新燃起抗日熊熊烈火。
1939年3月1日,日军一夜之间占领淮涟泗等县城,对全城共产党进行追捕。夏如爱和张芳久、吴觉、谢冰岩等人随即成立“淮阴县抗日义勇队”进行反击。因义勇队缺少枪支,夏如爱和夏仲芳就策动渔沟国民党常备队投城参加义勇队,一下获得二十多条枪和三十多个人。有了人和枪,“义勇队”如虎添翼。为提高队员的军事素质,义勇队成立“淮阴县教导大队”,夏如爱任大队长。4月份,夏如爱和陈克天指挥抗日义勇队夜袭王营镇。经过预先侦察后,当天晚上,夏如爱便派人混进城内点燃照明弹,让城外部队“瞄准靶心”对着日军开火;同时组织兵力向伪军镇公所开枪,日军不明就理,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乱枪打了一夜,消耗弹药无数,在当地传为美谈。
每一个革命者,身后都有一个支持革命的家庭。
毁家纾难,夏如爱在筹建淮阴抗日同盟会时,变卖了家中所有房屋及田产,以致身无分文,大冬天仍穿薄长衫。三嫂见了很心疼,就赶紧做了棉衣给他,让他别冻着。可再见他时还是穿着单衣,原来他又把棉衣送给自己下属穿了。没办法,三嫂又做了几件给他,如此反反复复,那年冬天,三嫂光棉衣就做了有十多件。
夏如爱任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时,其兄夏仲芳任淮阴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一门两兄弟”抗日的事迹,引起了日军极大的仇恨。1943年春节前夕,驻淮阴日军逮捕了夏如爱母亲,将其关押在淮阴城内的水牢内整整18天,直到被组织营救出,经全力抢救,虽然活了下来,却因冷水长久浸泡终身瘫痪。
父亲的离世、母亲的瘫痪、三次牢狱灾祸经历,如山石从夏如爱胸中轮番碾过,次次血流如注,次次又坚强如柱,共产党人的意志就是为了解放新中国,为了千千万万个父亲与母亲抗战到最后。
后来,夏如爱在黄克诚、粟裕将军的率领下,几次南下北上,先后任天南地区专员、烟台市委副书记、胶东的北海地委副书记、湖南省副省长、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1985年在北京逝世。
“爱字题名豪若何,志士生成肝胆多。”1944年,李一氓给泗阳的烈士陵园题名为“爱园”,这个从“夏如爱”名字化出来的题词,也是对夏如爱的最高评价。
爱如夏风暖,河长山高。夏如爱的一生,是暖如夏风的一生,劲风越江淮,热血浸故乡,淮海革命的旗帜高高飘扬;劲风过江北,共产党人的信念撒落山水无穷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